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伊藤博文与河豚
作者:钱雯  年份:1998-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伊藤博文 河豚鱼 日本 河豚肉 扩张政策 核心人物 政治家 曾听说 渊源 本约 
描述:日本向外大肆扩张的时期,而伊藤博文是实行扩张政策的核心人物。当时,日本人非常喜欢
伊藤博文主导的立宪之路
作者:熊崧策  年份:2012-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伊藤博文主导的立宪之路
伊藤博文之日本民族前途观
作者:白山  年份:1936-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伊藤博文之日本民族前途观
伊藤博文其人
作者:程清  年份:1982-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伊藤博文其人
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并非严复的留英同学
作者:林文强  年份:1998-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并非严复的留英同学
伊藤博文哈尔滨遇刺记
作者:李兆铭  年份:1984-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伊藤博文哈尔滨遇刺记
伊藤博文宪政思想的形成与明治宪法体制的建立
作者:陈伟  年份:2013-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伊藤博文 宪政思想 明治宪法体制 
描述:3年赴欧调查宪法,最终形成了自身的宪政思想。依靠其宪政思想,伊藤博文不仅压制了在野的自由民权派的宪法构想,而且超越了政府内以岩仓具视、井上毅为主导的德国派,掌握了制定宪法的主导权。伊藤博文的宪政思想作为其构建明治宪法体制的思想基础,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直接推动了明治宪法体制的建立,对明治宪法体制的结构及特点施加了重要影响。
伊藤博文对话李鸿章
作者:程万军  年份:2012-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马关条约》签订前,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 伊藤对李鸿章揶揄道:“想当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因日本想侵略朝鲜来华与李鸿章谈判,被李鸿章断然拒绝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结果怎样呢?我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十年过去,我的话应验了吧?” 李鸿章叹了一口气说:“改革内政,我非不欲做,但我们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不像贵国一样上下一心。如果我们两人易地以处,结果会如何?” 伊藤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这段对话俨然可为李鸿章所蒙受的“冤屈”开脱——甲午之败,非李鸿章之罪也。而是“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导致的问题,这个问题似乎是个人解决不了的。
伊藤博文来华与戊戌政变发生
作者:邢秀兰  年份:1998-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康有为 袁世凯 伊藤博文 维新派 围园捕后 顽固派 政变 戊戌变法 颐和园 荣禄 
描述:从维新派一方面看,自1898年1月24目总理衙门西花厅辩论之后,康有为依靠皇帝变法的乐观期望破灭,使他对朝局的认识根本转变。之前,他认为无论如何光绪是当今皇帝,只要把好主意上达“天听”,便可谕令实施,变法即可实现。放自1888年始,连上五书,把开国会。设议院、立宪法等根本内容表达将尽。然而这五次上书,只有内容较空的第三书,由部院首辅大臣送给了光绪,其他见书皆被阻而未上。而第五书却被当时的中西报纸披露,京官们转抄散发,有了难以阻止的影响。当时有绘事中高文上书,请求光绪接见康有为。由于当时朝中各官无不议论上书之事,慈薄一伙经过策划,仍不让光绪见康有为,而是让荣禄为首的五大臣代替皇帝“传见”,于是便发生了那场著名的辩论,成为变法的转折点。几个小时的激烈争辩,康有为虽让荣禄等人败于下风,却也看到朝中顽固力量之强大,仅靠无权的...
伊藤博文的中国之行
作者:唐博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伊藤博文 康有为 维新派 光绪帝 李鸿章 慈禧太后 变法 总理衙门 张荫桓 颐和园 
描述:康有为甚至声泪俱下地说:请您把变法的道理向皇太后一一阐述。只消一席话,就可救我中国四万万百姓于水火。我国的国运、亚洲的昌盛、世界的和平,都仰仗您了!